一年之計在於春,一年好景看春耕。繁忙的農事是鄉村亙古如一的血脈,滋養出肌骨健壯的鄉村、擘畫出生機盎然的大地、留下了綿續悠長的鄉愁。尤其在冰融雪消、草木萌動的初春,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號角,催促着冬眠中甦醒過來的沂蒙大地“煙暖土膏民氣動、一犁新雨破春耕”,一幅別樣的“春耕備耕圖”正徐徐展開。
春耕的日子,在田間的土行、新綠的果園、温暖的大棚、粼粼的池塘,那些細小的生命從大地跳動的胸膛中,歡悦地蹦出來:麥苗搖曳着它細細的腰肢、果樹也抽出它渾身的綠芽,把一地春色鋪向盡頭,天地之間生機盎然,萬物忙得不可開交。
古語有云: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四者不失時,故五穀不絕,而百姓有餘食也。隨着暖意漸濃,聞時節而動的廣大農人把冬的美夢攬進棕色的蓑衣,投入晨霧敞開的懷抱,用厚實的腳板攪沸了寂靜的山野。他們秉持一份收穫的希望和期待的心境,或播種、或扦插、或培植、或餵養,精耕細作、悉心呵護。現代技術的突飛猛進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不竭動力,無數新理念、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模式在春日的田間地頭反覆嘗試,這裏儼然成為新型農民施展才幹、提升能力、實現理想的寬廣舞台,而這片孕育出燦爛文明的古老土地也煥發出新的無限活力。
臨報融媒記者 尹召功 徐洋 來源:琅琊新聞網 編輯:劉玉剛 |